?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CMINS),顱內壓干預手段為甘露醇脫水與過度換氣。但因病人仍處于顱內出血動態期,甘露醇脫水后顱內壓降低往往引起顱內出血量增加;其利尿作用亦不利于TBI病人傷后的容量復蘇,致人院后收縮壓明顯下降H.過度換氣降低顱內壓是以收縮腦血管和降低腦血流為代價的,有悖于TBI早期“防治區域性及全腦缺血缺氧”
的理論'根據顱內壓(ICP)增高的病理生理機制,在IC.P增高失代償期,即使少量減少顱內容積,亦可使ICP下降,使腦疝得到暫時緩解。因此,組織化院前救治中,在不延長救治用時的前提下,采用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對有天幕疝怔象的TBI病人,針對其可能存在的顱內血腫進行外科干預,為院內開顱手術爭取時間,非常有意義。YL-1型血腫穿刺針顱內血腫清除術,能快速清除顱內液態血腫,并可將部分固態血腫經粉碎針粉碎后引流出來。我們采用該方法院前干預腦疝期特急性顱內血腫,結果顯示:治療組人院時雙側瞳孔固定者明顯少于對照組,開顱術中所見顱內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人院后4h內低血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院前救治所用時間并無明顯差異;傷后1年隨訪,治療組恢復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該結果說明:組織化院前鉆孔引流干預在腦疝期顱內血腫救治中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